北京协和医院肠外肠内营养科成立于2006年,是协和医院“年轻”的专业组之一。其前身――“肠外肠内营养中心”却拥有雄厚的基础和悠久的临床及研究历史。20世纪60年代曾宪九教授探索试用静脉营养,随后蒋朱明教授等前辈建立外科代谢与营养实验室,并逐渐开展静脉输注营养液后氮平衡变化、总体液、细胞外液、血浆、血细胞容量与电解质平衡,以及其它营养代谢相关研究,先后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此时期归属并记载于基本外科营养代谢组发展历史)。
2006年,经院领导批准,建立肠外肠内营养科。科室成立时的业务骨干均有多年服务于肠外肠内营养中心的工作经历。随后5年,经过不断补充和引进,目前科室现有在职职工9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1人,主治医师1人,住院医师1人,主管护师4人。承担国家及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2项,在读研究生4人,同时承担协和护理学院硕士、博士的临床科研带教工作。平均每年在核心期刊发表文章十数篇,SCI论文2-3篇,参与撰写专业书籍数部。
目前肠外肠内营养科在国内开拓第一家特色专科“营养不良”门诊,专门针对各种疾病导致的营养不足及营养过度的患者进行个体化营养治疗;针对糖尿病、慢性肾脏病、恶性肿瘤、短肠综合征等胃肠道疾病以及各种营养调节相关的遗传性疾病进行营养指导及治疗。
目前科室的工作范畴包括:
...(查看科室全部简介)
一. 负责住院患者的肠外营养的配制、监控及实施。
二. 负责住院患者肠外、肠内营养支持输注途径的建立与维护。肠外肠内营养输注泵的使用与维护。
三. 承担住院患者营养评估及营养查房。
四. 疑难、危重及大手术病人的肠外肠内营养会诊,各类营养不良患者的处理。
五. 检查、分析和总结肠外肠内营养支持的效果和营养管理的实施,临床结果的评估。
六. 进行医务人员、患者营养咨询及教育等工作。
七. 负责本科室临床营养业务水平的提高和医大教学、医学营养等专业学生、进修医务人员的教学工作。
八. 开设“营养不良”专科门诊,为各专科门诊患者提供医疗服务。
九. 以“营养和代谢实验室”和先进的实时定量PCR仪为依托,进行肠外肠内营养相关的科学研究工作,重点从事肠粘膜屏障相关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工作。
十. 以国家药监局批准的“肠外营养药物验证基地”为依托,继续进行SFDA下达项目及其它符合证据(循证)医学的高质量的临床药物验证(研究)工作。
科室特色:
目前科室的主要亮点,在静脉输注途径建立、肠内营养输注途径建立、肠外肠内营养基础与临床应用方面,均居国内前列。
(1)PICC技术的推广及应用,为临床多次输液困难(营养支持及肿瘤化疗)患者建立良好的临床输液途径,辅助临床治疗。在我科王秀荣教授的带领和指导下,已经建立完备的理论基础,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积极开展B超下穿刺定位植入PICC管,平均每年为1000人次以上患者提供置管及导管维护的服务。
(2)为临床疑难危重患者、无正常体位患者建立静脉途径,解决治疗输液问题。
(3)为临床各种危重、疑难病症,包括类天疱疮、全小肠息肉、多发肠瘘、重症胰腺炎、失蛋白肠病等,维持必要的营养状态,改善机体状况,为临床治疗争取宝贵的时机。
(4)与消化科一起开展PEG/PEJ技术,为肠内营养患者解决临床路径。
(隐藏科室简介)
该科室专家出诊情况
1月16日
星期四
1月17日
星期五
1月18日
星期六
1月19日
星期日
1月20日
星期一
1月21日
星期二
1月22日
星期三
1月16日
星期四
1月17日
星期五
1月18日
星期六
1月19日
星期日